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9年9月,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公布了2019年度批准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名单,yh0612cc银河成功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对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基地的设立,将为公司吸引和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意味着公司将在技术研发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这个平台,公司将能够更深入地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和应用领域,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一基地也将成为公司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摇篮,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入站博士简介

刘闯

刘闯

男,汉族,1984年04月生,河北石家庄人,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yh0612cc银河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撰写发布题目为《Vibration-Based Detection of Axlebox Bearing Considering Inner and Outer Ring Raceway Defects》(考虑内侧的轴箱轴承振动检测和外圈滚道缺陷)、《基于视觉的机器人端到端策略抓取估计综述》的论文(编号24-0173)。

李乔一

李乔一

女,汉族,1991年4月生,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yh0612cc银河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研究人员。

发展规划


2022年4月-2025年4月  

建筑固废资源化设备研发及工业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

1.设备研发

(1)破碎设备

         研发高效的破碎机,能够将建筑固废破碎成不同粒径的颗粒,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利用;考虑破碎设备的耐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适应长时间的连续运行。

(2)筛分设备

         设计高精度的筛分设备,将破碎后的建筑固废进行筛分,分离出不同粒径的物料;确保筛分设备的筛分效率和准确性,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3)建筑固废智能化分拣系统

         利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建筑固废智能化分拣系统的研究。

2.工业应用

(1) 建筑材料生产

         将建筑固废资源化处理后的再生骨料用于生产混凝土、砖块、砌块等建筑材料;研究再生骨料在不同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性能,优化配合比设计,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

(2)道路工程

         利用建筑固废再生骨料作为道路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研究再生骨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研究目标:

         1.实现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并通过转化建筑垃圾为有价值的建筑材料,如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提高处理效率和产品质量, 缩短处理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整个处理过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2024年8月-2026年7月

钢渣沥青混合料在多场耦合条件下的裂缝自愈合行为以及机理研究

1、项目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沥青混合料是由集料、填料、沥青粘结剂和其他夹杂物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施工周期短、耐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路面工程中。然而,交通荷载、降雨、日照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可能导致沥青路面发生损伤、产生裂缝,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同时,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热致自愈材料,当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沥青粘结剂的毛细流动结合其他正向作用可以部分或全部修复沥青混合料中的裂缝。

         目前,为了加速沥青混合料的自愈过程,已经开发了微胶囊技术、电磁感应、微波加热等几种新技术。其中,微波加热技术因穿透力强、设备简单、加热效率高,在沥青路面修复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性。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能力弱,热传导效率低。为提升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吸收能力,会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钢纤维,活性炭粉和刚屑等物质。然而,金属纤维的添加会导致沥青混合料搅拌不均匀,金属纤维聚集,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传热性能。因此选择具有微波吸收能力强的其他填料替代传统沥青混合料集料,从而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行为尤为重要。

         钢渣作为一种工业废渣,其物理力学性能与轧制碎石较为接近,经过陈化后的钢渣,通过合适的配比可以代替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近些年,学者在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积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开裂性以及耐久性上进行了大量试验,从钢渣表面处理,钢渣集料配比,沥青等多因素分析了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验证了钢渣沥青混凝土在公路中的适用性和可推广性。而钢渣的多空结构和磁性能,可以很好的吸收微波,产生热量。因此,将钢渣代替传统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加热自愈行为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机理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拟通过将不同粒径的钢渣代替传统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研究其在微波热诱导下的自愈合行为,从不同粒径钢渣集料,电磁场分布以及热场分布等多角度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在微波热诱导下的自愈合行为,为沥青路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案

2.1 研究内容

(1)钢渣稳定化处理及理化特性研究

         研究钢渣表面微观形貌、元素分布特征以及热稳定性和温升特性。

(2)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体积稳定性、抗疲劳破坏性能、抗水 损害性能、低温抗开裂性能、高温抗变形性能以及热学性能。

(3)钢渣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研究不同钢渣沥青混合料的电磁性能,确定不同钢渣沥青混合料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研究不同钢渣沥青混合料在微波加热下的温度变化情况。

(4)钢渣沥青混合料在微波加热下自愈合行为研究

         研究不同钢渣沥青混合料在微波加热下的自愈合效果,确定钢渣最优粒径沥青混合料。

(5)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自修复电磁传热机理研究

         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在细观结构下的温度场和磁场的分布;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在多场耦合条件下的自愈合行为以及机理。

2.2 研究方法

(1)钢渣稳定化处理及理化特性研究

         采用XRD衍射分析仪对钢渣矿物相进行表征;采用电镜扫描SEM观察钢渣表面微观形貌;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分析钢渣的元素分布特征;采用热分析仪研究钢渣的热稳定性。

(2)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制备钢渣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利用试验室仪器,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抗水损害性能;制备钢渣沥青小梁,利用三点弯曲试验设备和四点弯曲疲劳设备,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开裂和抗疲劳特性;利用车辙仪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采用热分析仪,制备马歇尔试件,测试钢渣沥青混合料的热力学性质。

(3)钢渣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采用自制天线频率设备,测试钢渣沥青混合料的电磁性能;红外热像仪获得试件整个表面的温度分布,用红外测温枪和K型热电偶分别点测试件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获得试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4)钢渣沥青混合料裂缝在微波加热下自愈合行为研究

利用三点弯曲设备和四点疲劳弯曲设备,将钢渣沥青混合料断裂破坏和疲劳破坏,通过微波加热,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修复效果。

(5)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自修复电磁传热机理研究

利用Python、采用基于一些近似的随机放置法生成的数值模型,将普通粗骨料替换为等量钢渣,建立集料、钢渣、沥青砂浆三相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模型,将该细观结构模型导入COMSOL Multiphysics中,分析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机理。

2.3 研究方案

(1)钢渣稳定化处理及理化特性研究

         采取粒度小于0.075 mm的钢渣细粉,利用XRD衍射分析仪测量钢渣细粉,从衍射图谱分析钢渣的矿质种类以及物相分布;取钢渣细分放置在电镜扫描SEM下,观察钢渣表面微观形貌;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分析钢渣的元素分布特征;采用热分析仪研究钢渣的热稳定性。

(2)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选取AC-13C和SMA-13C两种沥青混合料,分别将钢渣替代13.2mm-9.5mm、9.5mm-4.75mm、2.63mm-0.075mm三种粒径集料,制备三种钢渣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样,小梁试件以及车辙板测试三种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抗疲劳破坏性能、抗水损害性能、低温抗开裂性能、高温抗变形性能以及热学性能。

(3)钢渣沥青混合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选取AC-13C和SMA-13C两种沥青混合料,分别将钢渣替代13.2mm-9.5mm、9.5mm-4.75mm、2.63mm-0.075mm三种粒径集料,制备三种钢渣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样,通过自制天线频率设备,在频率范围是2- 4GHz,测试三种钢渣沥青混合料的电磁参数;将三种钢渣沥青混合料在微波炉中加热,用红外测温枪和K型热电偶分别点测试件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获得试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4)钢渣沥青混合料裂缝在微波加热下自愈合行为研究

         选取AC-13C和SMA-13C两种沥青混合料,分别将钢渣替代13.2mm-9.5mm、9.5mm-4.75mm、2.63mm-0.075mm三种粒径集料,制备三种钢渣沥青混合料小梁,在三点弯曲仪上测试三种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断裂强度,再将断裂后的钢渣沥青混合料进行微波加热2min, 5min, 10min后,再测试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断裂强度;同样进行四点疲劳试验后,进行修复,从而分析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修复效果。

(5)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自修复电磁传热机理研究

         利用Python、采用基于一些近似的随机放置法生成的数值模型,将普通粗骨料替换为等量钢渣,建立集料、钢渣、沥青砂浆三相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模型,将该细观结构模型导入COMSOL Multiphysics中,分析钢渣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机理。

3. 研究内容的预期创新性

(1)采用钢渣沥青混合料代替在传统沥青混合料掺入介电物质,而造成的沥青混合料搅拌不均匀问题。

(2)自制研发天线传波装备,测试钢渣沥青混合料的电磁性质。

(3)在多场耦合条件下,从细观角度分析钢渣沥青微波加热机理。

4. 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1)2024年8月~2024年12月, 资料查询,材料购买,设备租赁

(2)2025年1月~2025年10月, 室内试验,数值软件学习

(3)2025年11月~2026年3月, 撰写论文,数值分析

(4)2026年4月~2026年7月,  撰写专利,答辩

专家导师介绍

赵亚尊

赵亚尊

男,汉族,1972年11月生,河北保定人,长安大学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毕业,正高级工程师,现任yh0612cc银河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三层次人选,一级建造师、甲级造价工程师,河北省交通运输厅优秀党员。先后获得河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十五”全省交通战备先进个人,保定市政府二等功、三等功、优秀工作者;“保定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先进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中共保定市交通局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担任项目经理期间,主持修建的保静线白洋淀特大桥工程获得省优质工程奖。2005年至今获得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3项,河北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

仝刚

仝刚

男,汉族,1978年11月生,河北保定人,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程硕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现任yh0612cc银河路桥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主任。河北省认证认可协会交通建设专业技术委员会会员,试验专业人才,《高浓盐碱环境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关键技术》《公路桥梁隧道软土地基处理对策》独著,《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标价方法研究》独著。

刘朋帅

刘朋帅

男,汉族,1983年09月生,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平顶山工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毕业,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yh0612cc银河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主任。任职期间完成一项工法《路基桥涵过渡段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工法》,成果登记号:工法CG12131。参与的《自适应道路简易伸缩装置》荣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3 2 0089284.7。参与的《土砂夹层地基旋挖钻干挖成孔桩的混凝土灌注系统》荣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3 2 0254712.7。参与编制的《一种大断面岩溶隧道双侧壁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方法》荣获专利,专利号:ZL 2013 1 0190228.7。荣获高碑店市2023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

袁站东

袁站东

男,汉族,1986年12月生,河北衡水人,河北农业大学土土木工程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现任yh0612cc银河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国分公司总经济师。于2017年取得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公路工程),2020年获得市政公用工程专业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2022年获得民航机场工程专业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于2023年取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造价工程证书并注册,同年获取发明专利《一种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检测取样装置》(发明人第三位)。获得2021年度河北省市政和建筑企业优秀项目经理。

招收计划


研究方向

招收人数

绿色建筑材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研究

2人

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研究

3人

公路/市政工程方向研究

4人

投递邮箱:htjthrd@htlq.com.cn

单位地址:河北省高碑店市世纪东路69号                  

联系人:郑经理

联系电话:0312-5599902